跳至正文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验方组成: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9g) 甘草二两(6g)大枣十二枚(4枚)龙骨 牡蛎各三两(9g)。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验方功效: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面成,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合而用之,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龙骨,牡蛎涩精止遗,故该方是治疗阴阳两虚,尤以阳虚为主的重要方剂。症见遗精、梦交、少腹弦急、下部觉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或动微紧。

验方医案:
1.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阳怀来[1]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38例,药用:桂枝、甘草各10g,龙骨、牡蛎(均先煎)各20g。肝郁痰结加柴胡、浙贝:阴虚阳亢加麦冬、元参、珍珠母;气阴两虚加参须、黄精;颈肿加夏枯草,山慈姑;眼突加菖蒲,白芥子;心悸加茯神;多汗加浮小麦。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3—5个疗程,结果:治愈19例,好转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
2.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肠炎: 王东坡[2]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每获殊效。患者男性,43岁,腹泻反复发作16年,每因疲劳、紧张后症状加剧,便溏或如水样便日行4至5次,偶有大便失禁,纳差,畏寒、西医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服中西药治疗无效,曾用针灸治疗后稍有好转,终未能愈。王氏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变化施治、药取:桂枝10g,白芍10g,龙骨、牡蛎各30g(先煎),制附片5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5剂后,大便正常继服15剂巩固,随访3年未发。
3.治疗胃肠神经宫能症: 任佑才[3]用桂枝龙牡汤加味治疗胃肠神经宫能症获效。任氏用药为:桂枝15g、白芍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2g、甘草5g,降香6g、茯苓15g、生姜3片,大枣3枚。典型病例:患者胡某,女,55岁,干部、1993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胃脘部悸动上冲作呕,不思饮食,伴失眠,眩晕20余年,近两年加重,发作时轻时重,伴全身疲乏无力,急躁易怒,头痛。一直服用阿斯匹林、巯甲丙脯酸等药,未见明显效果。脉弦细,舌淡苔白,经现代医学手段多方检查未引出阳性体征。初步诊断:胃肠神经官能症。拟用上方施治,服二剂后患者自觉心下悸明显减轻,已不作呕,纳增.精神好转,头痛止,心烦急躁易怒明显减轻。又服6剂,诸症皆除。
4.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王翠荣[4]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手取效:患者49岁,1992年10月12日初诊。自述停经半年后即感全身疫痛,人暮加重,白带绵绵,逐渐加重,继而又见腰瘦,头晕乏力,神倦懒言,纳差失眠。全身不适,莫能言状,赴多家医院求诊施治,未查出器质性病变,均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给予更年康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王氏观其面黄神少,萎摩抑郁,舌淡苔白,脉沉细涩。认为证属脾虚气弱,营血失养,治宜健脾益气,调和营卫,镇心安神,即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施治,药用:桂枝、党参各12g,白芍24g,甘草10g.黄芪30g,龙骨、牡蛎各30g(均先煎),当归,鸡内金各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5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服药5剂后,患者全身症状减轻,睡眠甜,饮食香、白带减少,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效不更方,再进5剂,药尽病愈。
5.治疗心悸: 周文祥[5]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疗效满意:患者1992年3月2日初诊,述其3天前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畏寒头晕,全身无力,动则汗出,失眠多梦,望诊则见舌淡苔薄白,切诊脉结代。心电图示:频发室早呈二联律,周氏辩证属营卫失调,治宜调和营卫,镇惊安神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白芍10g,龙骨、牡蛎各30g,生姜3g,大枣4枚,炙甘草6g,丹参15g。水煎服,且剂。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示偶发室早,6剂后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继服3剂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
6.治疗脑动脉硬化症: 贾宗荣[6]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动脉硬化症1例:患者孙某、女、52岁、农民。1985年4月10日初诊,自述近1年来常感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半月前行走中突然因肢体无力而跌倒,经人扶起后尚能行走,但肢体麻木,井出现尿失禁症:检查:表情呆板,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手指震颤、舌淡紫,苔白,脉弦血压18.62/11.44kPa 化验检查:血胆固醇6.89mmol/L.甘油三酯1.92mmol/L 眼底检查:视乳头境界清楚,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射光增强,动静脉轻度交叉压迹: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症。贾氏辩证为肾虚不固,阴阳失和。兼瘀血阻滞,认为治宜补肾固摄,调和阴阳,佐以活血祛瘀。方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桂枝、白芍、菟丝子、覆盆子各12g,大枣12枚,生姜、炙甘草各10g,龙骨、牡蛎各30g,丹参20g 水煎服。上方连服23剂,诸症消失,小便亦能自行控制,化验复查:血胆固醇5.18mmml/L.甘油三酯1.50mmml/L。随访2年,情况良好。
7.治疗療病: 闫辉[7]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查病患者为女性,43岁,1995年9月17日就诊 自述素体虚羽.1个月前骑自行车时曾被他人撞倒,当即昏仆约10分钟。之后常自惊惕,见车则惧,自汗出,夜不敢寐,寐则恶梦,常梦中哭醒,惊骇不已,四肢抽动,不思饮食,医院诊断为“德病”,多种西药治疗无效,闫氏观其面色少华,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白,脉大小不一,时数时迟,认为证属心阴素虚。外受惊骇,心气散乱,虚风内动。治宜调理阴阳,养心安神。熄风定志。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桂枝、白芍、当归、远志、僵蚕各10g,龙骨、杜蛎、酸枣仁、夜交藤各 30g,全蝎3g,生姜4片,大枣10枚。服3剂后,请绪改善,睡眠转佳,肢抽已止。上方去僵蚕、全蝎,续服5剂而愈。
8.治疗尿频症: 王景福[8]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治疗尿频症36例,疗效满意。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病程短者3个月,长者10余年;初发病例19例,复发病例17例:多伴有心悸、失眠、盗汗等症。王氏基本方为:桂枝,生姜各6g,白芍,甘草、黄连各9g,龙骨12g,牡蛎18g,大枣7枚,肉桂3g 加减方法:心悸加当归9g,石菖蒲6g;失眠加远志6g,柏子仁12g;盗汗加五味子6g,防风9g 结果:经服用本方10~20剂后,27例痊愈(小便次数如正常人,1年内未再发作);5例好转(小便次数减少,接近正常,或愈后1年内再发):4例无效(治疗前后病证无明显好转),在痊愈病例中,1年后继续随访,有6例复发,再用本方治疗,4例获愈,1例好转,1例无效。典型病例:患者张某,女,72岁。1992年12月5日就诊,自述患尿频症3年余,先后曾用西药抗生素、激素及中药八正散、金旅肾气丸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请王氏诊治。症见小便频数,日行10余次,每次排尿仅100ml左右,每逢家务忙品及精神紧张时即有尿意,伴有心悸、失眠、腰疫腿软、舌质红、苔黄,脉细数、王氏辨证属肾水不足,气化无力,心火上炎。认为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通阳化气,方用基本方加当归、石菖蒲、柏子仁各9g,远志6g,服药10剂、症状大减,续服3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9.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 刘传珍[9]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34例。药用:桂枝6g,生龙骨、生牡蛎(均先煎)、淮小麦各30g,白芍,生地各15g,炙甘草5g,红枣5枚,钩藤,淡竹叶各10g,木通4g,全蝎3g.生姜3片。日1剂,水煎服,嘱用10日。继用本方倍量研末,每用10g(加糖少许),日2次口服。服用3个月后统计结果:显效(主症显著改善,DSM—II—R行为评分降低>30%)2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2%。
10.治疗中枢性呕吐: 谌曦[10]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中枢性呕吐获良效。患者23岁,1982年1月26日初诊 产后20天来诊。13天前因煤气中毒昏迷2小时之久,经抢救醒来后恶心呕吐,头晕,言语不能连贯至今,多处求医无效:症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纳少,无乳汁,语音低弱,自汗口渴 每说一句话因恶心或呕吐清涎而被迫中断数次 苔白滑,舌淡嫩,脉极虚细。谌氏治以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炙甘草6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12g,红枣5枚。水煎后少量多次分服,服时点按内关穴。3剂药后于!月29日复诊,恶心,呕吐明显好转,自汗口渴症减,四肢转温。今晨下燥尿数枚后进食有增 又以橘皮竹茹汤3剂施治,药用橘皮,竹茹各10g,党参15g,炙甘草6g,生姜7片,红枣7枚。药后于2月2日三诊,呕吐基本痊愈
11.治疗不射精症: 王宗铁[11]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不射精症。患者30岁,教师,1986年5月19日就诊 自述结婚3年,因行房不射精而无嗣,曾在某中医院服药及针刺年余未收寸效,患者素体赢弱,复加用脑过度,经常头痛头昏,夜寐多梦,行房不射精,且时而梦遗,少腹弦急,阴冷潮湿,下肢畏寒,饮食极少,大便不畅,舌淡少津,脉虚无力。王氏认为证属阴阳两虚,精关失调,法宜调和阴阳,启闭精关,方拟桂枝龙骨牡蛎汤治之。处方:生龙骨、生牡蛎、炙甘草各30g,桂枝10g,生白芍20g,大枣100g,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取浓汁,每次少饮,频频服用,旬日后患者精神振作,饮食睡眠俱佳,头痛头昏已祛,少腹弦急减轻,且无梦遗。效不更方,守方再进6剂,行房能正常射精。继用原方化裁,调治3月余,其爱人已怀孕。
参考文献:
1.阳怀来,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3):3
2.王东坡,甘肃中医,1995.(3):24
3.任佑才.北京中医,1995.(3):25
4.王翠荣,河南中医.1995.(1):14
5.周文祥,甘肃中医,1996.(4):22
6.贾宗荣,湖北中医,1988,(6):33
7.闫辉,四川中医、1996、(12):20
8.王景福、浙江中医、1995,(2):61
9.刘传珍,中医杂志:1999.(7):427
10.谌曦,陕西中医,19%6.(3):124
11.王宗铁,新中医,1988,(5)44

验方医案:妇科
1.治疗崩漏:成氏[1]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崩漏获得良效。患者表现为经水淋漓不断20日,色淡质稀量少,伴头晕目眩,气短心悸,面色皖白,语声细微,少腹隐痛,喜温按,平素带下量少,色白清稀,腰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成氏辨证为冲任虚寒,血不归经。治宜温摄冲任,固涩止血。处方:桂枝15g,白芍15g,大枣7枚,炙甘草7g,生姜10g,黄芪15g.杜仲15g,煅龙骨15g,煅牡蛎30g,桑寄生15g,乌梅炭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5剂后经漏止,诸症皆除,随访2个月未复发。骆氏[2]报道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1例崩漏。根据临床表现证属阴阳不和,营卫不调所致。用本方去甘草,加党参、当归各20g,白术30g,日1剂水煎服,同时服用归脾丸,连服5剂,诸症皆愈。连氏[3]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1例产后血崩患者,疗效满意。处方:本方加党参,炙黄芪各12g,炒白术9g,陈皮6g,归脾丸12g(吞服)。服药6剂痊愈。
2.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张兆岐[4]以桂枚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应手取效:典型病例:张某,女,48岁,月经不规律5个月,白带多,伴头晕肢懈,不思饮食,形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清。近半月来大便日3~5次,伴肠鸣、面色萎黄,眼睑浮肿,舌质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需。病属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治宜温补脾肾,潜镇摄纳。处方:桂枝、白芍、党参、干姜、白术、茯苓各12g,甘草8g,龙骨、牡蛎各30g,益智仁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每日1剂,水煎服,4剂后诸症减轻,月经来潮,量多色淡,上方加黄芪30g,又服3剂,诸症痊愈。
3.治疗人流后带下不止:边氏[5]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人流后带下,证属冲任受损,带脉失约,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边氏处方如下:桂枝10g,白芍、龙骨,牡蛎各20g,炙甘草、鹿角霜、山萸肉各10g,黄芪15g,菟丝子、苍术、白术各12g,草藤18g。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20剂痊愈。
参考文献:
1.成立长,新中医,1986,(7):46
2.骆文郁,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88,(3):17
3.连建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5):35
4.张兆岐,新中医,1988,(2):46
5.边自谦、陕西中医,1993.14(12):56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