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医大师周仲英理中汤加减治疗冠心病

患者情况:
余某,男,62 岁。1992 年 12 月 26日初诊。冠心病胸痛1年余,加重3个月.3个月以来心胸疼痛阵作,日发数十次,发作时疼痛难支,伴有汗出,多于活动后发生,痛止后神疲乏力,平时胸闷不舒,胸膺隐痛,脘痞噫气,纳谷欠馨,大便溏薄,日行 1~2 次。
中医诊治:
面色偏黯,舌淡映紫,苔淡黄浊腻,脉细滑。证属心脾同病,中阳不足,胸阳不振,血行瘀滞。治宜标本兼顾,湿理中焦,通阳宜痹,理气化瘀。药用:党参 10g,干姜 5g,焦白术10g,炙甘草 3g,桂枝 6g.失笑散10g(包戴),红花10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炒延胡索10g,九香虫10g,甘松10g。每日 1剂,水煎服。连服 7剂。
二诊(1993年1月4日):药后胸痛大减,仅快步行走时小有发作,无汗出,脘痞噫气基本消除,纳谷有增,便溏改善而仍欠实,守方继进,上方改党参15g,干姜6g,桂枝10g,以增强温理中焦之功效。再服 7 剂后,病情日渐好转。原方稍事出人,服用近 2个月后胸痛诸症消失,食纳复常,大便成形。

患者有冠心病病史,以心胸疼痛阵作、伴有汗出为主症,痛后神疲乏力,此为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胸阳失旷之典型胸痹病证;同时兼有脘痞噫气,纳谷欠馨,大便溏薄,是为脾阳虚弱,运化失权,胃气郁滞所致;面色偏黯,舌淡映紫,舌苔淡黄浊腻,提示痰瘀痹阻。周老辨证为心脾同病,心病者心阳不振,心脉瘀滞;脾病者中阳不足,脾胃虚弱。方选理中汤为主加减。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温中祛寒,振奋脾阳;桂枝温通心阳;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配以失笑散、红花、丹参、三棱、莪术等理气活血;九香虫、甘松、炒玄胡均为辛温行气止痛之品
本案临床表现为典型的心脾同病证,在两脏的主次关系上,周老认为以脾阳不足为本,心阳不振为标,足太阴脾经“其支者……注心中”,故脾阳不足,胸阳亦随之不振;脾失 健运,痰浊内生,痹阻胸阳,瘀滞心脉,则胸痹心痛。周老治疗本案胸痹不用瓜蒌薤白白酒汤温通心阳,而是独辟蹊径,从脏腑辨证出发,通过温理中焦,以振奋心阳。
文章来源:袁园,过伟峰,周仲瑛教授从五脏辨治胸痹的经验 【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32(3), 47-4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