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况:
女,3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5年,主诉面色就白,两足浮肿,血压偏高常在(140~150)/(90—100)mmHg左右,头晕腰酸,食欲不振,疲乏倦怠,小便量少。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蛋白(++),
中医诊治:
初诊:1986年3月27日。脉细,舌苔薄黄腻,证属胖肾两虚、湿热逗留,法当健脾益肾、化湿清热。处方:参苓白术散加连翘10g、银花藤30g,仙鹅草30g、贯众炭10g。莲须3g,芡实10g、米仁根30g、石市15g,大蓟根30g。水煎2汁,上、下午分服。14剂。
二诊:1986年4月12日。水肿较退,小波量较多,腰酸已减,纳食增进,精神亦振,尿检:蛋白(+),脉细,舌苔腻渐化。前方去仙鹤草。水煎2汁,上、下午分服。14剂。
三诊:1986年4月26日。水肿渐消退,腰酸已减轻,余症亦平。处方:前方去连翘、银花藤。水煎2汁,上、下午分服。14剂。
四诊:1986年5月10日。恙情均安。前方续服3个月,门诊定期随访,一切稳定。
慢性肾炎的症状表现,都有不同程度的面色就白,水肿,腰酸,溲湖减少,正如丹溪心法:“画色惨白,或肿或退,小便时闭。”众所周知,脾主运化,会从胃纳入的饮食物中摄取精微,转输全身,供给营养,所以有“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的认识,肾司开阔,开阖适度,则水液循序代谢,而精气固密。所以又有“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的说法。不难理解,脾肾两虚势必影响精微的摄取和精气的固密,出现蛋白尿。且“肾为胃关,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临床治疗宜参苓白术散适当配合益肾而清湿热之品。如尿常规见白细胞,加连题10g、银花藤30gg见红细胞,加仙鹤草30g,贯众炭10g;见蛋白,加莲须3g、芡实10g、米仁根30g,石韦15g、大蓟根30g:管型尿加扦杆活30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