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当汤治疗腰间盘突出和脑梗各一例
国医大师周仲瑛用抵当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脑梗死。抵当汤,功能攻逐瘀血,主治下焦蓄血证,并癥瘕积聚,少腹硬满,躁狂,或沉默若痴,或善忘,小便自利或涩痛,脉沉结,苔白、舌绛或紫等症。药取水蛭、虻虫咸苦之品,灵动走窜入络,以破瘀血;桃仁、大黄苦滑之品,滑利以泄血热。
国医大师周仲瑛用抵当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脑梗死。抵当汤,功能攻逐瘀血,主治下焦蓄血证,并癥瘕积聚,少腹硬满,躁狂,或沉默若痴,或善忘,小便自利或涩痛,脉沉结,苔白、舌绛或紫等症。药取水蛭、虻虫咸苦之品,灵动走窜入络,以破瘀血;桃仁、大黄苦滑之品,滑利以泄血热。
纳谷欠馨,大便溏薄,是为脾阳虚弱,运化失权,胃气郁滞所致;面色偏黯,舌淡映紫,舌苔淡黄浊腻,提示痰瘀痹阻。周老辨证为心脾同病,心病者心阳不振,心脉瘀滞;脾病者中阳不足,脾胃虚弱。方选理中汤为主加减。方中干姜大辛大热,直入脾胃,温中祛寒,振奋脾阳;桂枝温通心阳;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
冠心病所出现的胸膺痛,心动悸、脉结代,虽属“阳微而阴弦”,但与脾气不振,胃气虚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使用温阳宽胸之品的同时,选用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而化痰浊乃取治本之道,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证。在痰浊瘀阻之冠心病中使用,通过祛痰化浊以利心脉的疏通。其中生晒参性平质佳,不温不燥,补益脾胃之气,且能生津顾护心阴;白术燥湿健脾;半夏温涤痰浊;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可达脾胃健运、痰浊消除之目的。
张老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痰浊与血瘀交互为患是当代冠心病的又一大特点。对于心血管病来讲,临床求治于中医的心脏病患者,多为西医治疗无明显效果的疑难病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医辨证为“痰瘀交阻”,这时候再应用西药扩血管、抗凝,大多效果欠佳。发挥中医特色,痰瘀并治,豁痰开瘀,在此时就尤为重要。
气滞日久不愈或阳虚血行不利,均致瘀血阻络为病。症见:胸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或牵引肩背、拒按、夜痛甚,心悸气短呈阵发性,舌质紫暗,脉沉涩。常见心绞痛,甚则心肌梗死。患者内结为瘀,可致血行失度而心脉瘀阻,当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以基本方加失笑散及红花、甘松,若见结代脉则加生晒参、甘松调治。
在治疗心脏疾患时,朱老指出:须注重心肝同治,特别是气机郁结、气阴两耗的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症,心肝同治尤多,用药首选太子参、合欢皮,随症施方,每每应手取效。用此二味,意在益气和阴、舒畅心脉,令心气旷达,木气疏和,则胸痹心痛即可蠲除。
邓老认为冠心病是本虚标实证。正虚(心气虚、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痰瘀是继发因素。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本病一般以气虚(阳虚)兼痰浊者为多见,疾病中后期,或心肌梗死患者,则以心阳(阴)虚兼血瘀或兼痰瘀为多见。邓教授认为广东人体质较之北方人略有不同,岭南土卑地薄,气候潮湿,冠心病人以气虚痰浊型多见,患者多因贪食膏梁厚味,劳逸不当,忧思伤脾,损耗正气,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形成气虚痰浊。《内经》云“心痛者,脉不通”,不单是血瘀为患,而痰浊闭塞,也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故邓教授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邓教授还认为,气滞可致血瘀,气虚亦可致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