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
本方温阳化饮,健牌利湿,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面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方中茯苓为君,健脾化饮:桂枝为臣,温阳化饮;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以助脾运;甘草为使,益气和中。四药合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共奏温阳利水之效,是“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
痰饮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这是广义的痰饮,其中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其次它们又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本方温阳化饮,健牌利湿,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面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方中茯苓为君,健脾化饮:桂枝为臣,温阳化饮;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以助脾运;甘草为使,益气和中。四药合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共奏温阳利水之效,是“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
方中用干地黄滋补肾阴,山药、山英肉滋补肝脾,辅助滋补肾中之阴;仅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意在微微滋生少火以生肾气。《医宗金鉴》指出:“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方中用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丹皮清泻肝火,与温补肾阳药相配,意在补中寓泻,补而不腻。本方补阴药与补阳药并用,此即张景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之意。
此方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面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本方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总为痰诞作票,治以攻逐痰涎。方中大戟逐泄脏腑之水湿,甘遂攻破经隧之水湿,白芥子逐痰,三药共同作用,达到祛痰散饮,祛除皮里膜外之痰气。但大便素溏,体质虚弱之人,不宜使用本方。
泽泻汤用于治疗水停心下,清阳不升,浊阴上冒之头眩,主健牌利水化饮,方中泽泻利水除饮,白术补脾制水,药虽两味。却是治疗痰饮头眩之良方。症见痰饮头眩,心下瘩满,小便不利。
本方重在渗湿利水,兼有健脾化气之功,故亦可用治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另如水湿下注之泄泻,痰饮脐下之动悸、霍乱湿浊内停兼挟表邪之身疼吐利,均可用本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