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带下

中医病名,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卵巢早衰、闭经、不孕、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或减少。下面是中医治疗带下的经验方:

葛根芩莲汤

葛根芩连汤是张仲景为表证误用攻下,致邪热内陷阳明,遂成表证未解,里热炽盛之证而设,是治疗身热下利的代表方剂。方中葛根既能清热解表,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辅以黄芩、黄连性寒之品清胃肠之热,燥胃肠之湿;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共成解肌清里之剂。主治外感表证未解,热邪人里,症见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

温胆汤

方中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陈皮理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姜、枣、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合用则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病等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面成,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合而用之,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龙骨,牡蛎涩精止遗,故该方是治疗阴阳两虚,尤以阳虚为主的重要方剂。症见遗精、梦交、少腹弦急、下部觉冷、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或动微紧。

真武汤

真武汤是治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的重要方剂。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化气行水;茯苓、白术健脾燥湿,淡渗利水;生姜助附子温阳,协茯苓利水;白芍柔肝止痛,养阴利水,且能缓和附子之辛燥。诸药合用,具有温肾暖脾,化气利水之效。

越鞠丸

方中香附行气开郁为主药,以治气郁;川芎为血中气药,可助香附理气,又可行血祛瘀;神曲消食治食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诸药合用具有行气、活血、清热、燥湿、消食之功。对于痰郁者,因痰为湿凝,气清湿散则痰无从生,故方中未加祛痰之药。

举元煎

本方是景岳专为气虚下陷、血崩血脱所设。其方证病机为脾胃气虚,升举无力,方中党参、黄芪、白术井用,意在益气补脾,配升麻升举下陷之元气,炙甘草补中健脾而益气。现临床凡符合脾胃气虚,升举固摄无力之证,皆可用之而取效。

易黄汤

易黄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为治疗湿热带下的常用方,症见带下粘稠量多,色白兼黄,其气腥臭,腰疫腿软,头眩且重,乏力,舌谈苔白或兼黄,脉濡。傅山指出本方:“此不特治黄带也,凡有带病者,均可治之。”方中山药、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健脾益肾,固肾涩精之功,且能专补任脉之虚,二药标本兼顾,共成主药;车前子淡渗利湿,加白果收涩止带;凡带证多脾湿,湿久则有蕴热之虞,故用黄柏清肾中之火。诸药配合,共奏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

苍附导痰丸

苍附导痰丸主治妇女体质肥胖,痰涎應盛,血潜而月经不行。本方病机为湿痰阻其脉络,气血为之不利,故而方用苍术、南星、茯苓祛痰除湿、陈皮、枳壳,香附行气通经,更兼姜汁,姜汤振奋阳气,化气布津,共收健脾行气,豁痰通经之功。临证凡痰涎壅盛,血滞津停皆可用之。

苓桂术甘汤

本方温阳化饮,健牌利湿,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或短气面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方中茯苓为君,健脾化饮:桂枝为臣,温阳化饮;白术为佐,健脾燥湿,以助脾运;甘草为使,益气和中。四药合用,温而不热,利而不峻,共奏温阳利水之效,是“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