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狐惑病

中医病名。是因肝肾阴虚,湿热毒结,或脾肾阳虚所致。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小腿结节红斑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除眼、口、阴部三联症状外,尚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各组织,如皮肤、关节神经系统、静动脉等,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白塞氏综合征。下面是中医治疗狐惑病的经验方。

清瘟败毒饮

本方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汤,意在清热保津;黄连,黄芩、栀子共用,是仿黄连解毒汤方义,意在通泻三焦火热。犀角、生地、赤芍、丹皮相配,即犀角地黄汤的成方。是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而设,再配连翘、元参“解散浮游之火”;枯梗、竹叶取其“载药上行”之旨。

防风通圣散

本方为解表、清热、攻下三者并用之方。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泄热通便,配伍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之热;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更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全方发汗而不伤表,清下而不伤里,共收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