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肝炎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 由病毒造成的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有五种主要肝炎病毒,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 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使数亿人罹患慢性病,并且二者合在一起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原因。下面是中医治疗肝炎的经验方。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肝炎一例

国医大师张镜人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肝炎一例。《金匮要略》曾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牌。当先实脾。”特别是肝病面见纳呆腹胀、便溏等症,非实脾不可,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临症应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肝气阻滞,选加柴胡、白芍、积壳等;肝经热部,选加连翘、田基黄等;肝脏血虚选加当归、丹参、枸杞子等。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是治疗湿热黄疸的重要方剂,其中茵陈蒿为君,最善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为辅,清泻三焦湿热;大黄为佐,泻热逐瘀。症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横色,復微满,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沉实或滑数等。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方中人参、山药、蓬子肉健牌益气和胃,白术、获苓、扁豆、惹苡仁健胖,渗湿止泻,醒牌和胃理气,枯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以通调水, 道。诸药合用具有健牌益气,渗湿止泻之效,是治疗脾虚挟湿证的重要方剂。症见:饮食不化,胸乾病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肠鸣泄泻,苔白鼠,脉虚缓。

五味消毒饮

本方功专清热解毒,为治疗疗疮之要剂,可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主药;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均为清热解毒,治疗痈疮疗毒之要药,以为辅佐。诸药合用清热解毒之力甚强,可使热毒清解,达到疗肿消散之目的。

鳖甲煎丸

本方为疟母而设,疟母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疟疾所致之肝脾肿大。因疟病日久,反复发作,正气渐衰,疟邪借血依痰,结成病块,居于胁下,面成疟母,故见胁下痞块。消瘦,乏力等。方中鳖甲软坚散结,合煅灶灰祛瘀消积为主药,大黄、赤硝、桃仁、蜣螂、腹虫、鼠妇、蜂巢、丹皮祛瘀凉血,凌霄花、葶苈子开痹利肺,石苇、瞿麦清利湿热,柴胡、黄芩、桂枝、干姜、半夏、厚朴理肝胆之气,调理寒热而运化痰湿,人参、阿胶、芍药补气养血,扶正以和营卫,共奏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痛之效。

橘皮竹茹汤

本方为胃虚有热之呃逆而设。因胃气以降为顺,胃虚有热,其气上逆则呃逆、呕吐不欲饮食。治以益气清热,和胃降逆。方中橘皮、生姜理气和胃降逆,竹茹清热安中,人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共奏益气清热,降逆止呕之功。

藿香正气散

故本方以藿香为君,以其既能外散风寒,又可芳香化浊,兼能升清和胃,善治霍乱;配以紫苏叶、白芷辛香发散,以助藿香外解风寒,且可芳化湿邪;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和中止泻;厚朴、腹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桔梗宜肺利膈,既利于解表祛邪,又益于宣肺化湿;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调和诸药。众药相伍,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清升湿化,气机通畅,则诸症自愈。

温脾汤

温脾汤适宜脾阳不足,阳气不行,寒冷久积所致大便不通,腹痛,四肢不温;因冷积不去,脾气虚弱则久利赤白等。治宜温补脾阳,泻下冷积。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泻下除积:干姜人中焦而温脾阳,与人参、甘草共助附子温补阳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温补脾阳,攻下冷积之功。

旋覆花汤

病初之时,但欲饮热,热则气血运行,及至病成,则经脉瘀滞,非药物不能去其病 当以旋覆花汤行气活血,通阳散结。方中旋覆花善通肝络而行气,新绛活血化瘀(现多以茜草代替),葱茎温通阳气面散结,使气行血畅,肝气条达,则胸闷等症可愈。

逍遥散

逍遥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健脾去湿,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生姜温胃和中,薄荷疏肝郁而散肝热,全方共奏调和肝脾之功,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之功效,为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症见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面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