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招赤小豆汤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解表散邪;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八味合方共奏表里双解,使湿从表散,热从内除之效。《医宗金鉴》说:“湿热发黄·····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翘、梓皮以泄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黄之效也。”因目前药店多不备生梓白皮,可以桑白皮或茵陈代之。
胃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变亦不同,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即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急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糜烂出血性、腐蚀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下面是中医治疗胃炎的验方。
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解表散邪;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苦寒清热,除湿退黄;炙草、大枣甘平和中。八味合方共奏表里双解,使湿从表散,热从内除之效。《医宗金鉴》说:“湿热发黄·····用麻黄汤以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翘、梓皮以泄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黄之效也。”因目前药店多不备生梓白皮,可以桑白皮或茵陈代之。
温病最易化热伤津,而见上述诸症。益胃汤中生地、麦冬,味甘性寒,功能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君;北沙参、玉竹养阴生津,以增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为臣;冰糖需养肺胃,调和诸药,为使。全方药简力专,共奏养阴益胃之效。症见不能食,口于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
瓜蒌薤白白酒汤药虽三味,但配伍精当 方中瓜蒌理气宽胸,祛痰散结为君药,薤白温通滑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两药配伍,相辅相成,为治疗胸痹的要药,更借白酒辛温之性,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力。三药合用,共奏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之功。是临床治疗胸阳不振,痰浊阻滞之胸痹的常用方剂。症见陶中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噶息咳唾,短气,舌苔白腻,脉沉弦成紧。
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剂。方中山楂为君,以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善消酒食陈腐之积;萝卜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共为臣。三药同用,可消各种食物积滞。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而散结。
香连丸药仅两味,主治湿热痢疾。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木香行气止痛,两药相合,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之效。症见脓血相间,腹痛,里急后重。
香砂六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面成。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木香、砂仁行气畅中。该方具有益气健脾,行气化痰之功,主要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郁之证。症见呕吐痞闷,纳减消瘦,倦息乏力,脘腹廉满等。
吴茱萸汤温肝暖胃,降逆止呕,主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症状都有呕吐,病机皆属虚寒为患,方中吴茱萸味辛性热,可上暖脾胃,下暖肝肾,且有下气降逆之功,故为君药人参大补元气,为臣药。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滋脾,为佐使药。如此配伍,共奏湿降浊阴之功。
良附丸主行气蔬肝,祛寒止痛,是治疗肝郁寒凝胃痛的良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疏肝理气,两药共施,则寒散气行,其痛自止。症见胃脘疼痛,胸胁胀痛,以及妇女痛经等。
麦门冬汤妙在麦冬与半夏配伍,麦门冬其性甘寒,具有滋养肺胃之功,用量宜重:半夏降逆化痰,但其性辛燥,用量宜轻,如此配伍则以麦冬之润制约了半夏之辛燥而发挥其降逆之力:人参补益中气,甘草、梗米、大枣补脾益胃,俾中气健运则津液自能输肺养胃。
丹参饮所治之心胃诸痛,系因气血痰滞互结于中所致,故治疗当以祛瘀行气止痛为法。所以本方重用丹参活血祛瘀为君。檀香、砂仁行气宽中止痛,共为佐使。药仅用三味,平和稳妥,共收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为治疗气滞血瘀胃痛的有效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