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汤
调肝汤是傅青主为肝肾两亏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而致经行后血海更虚,胞宫失养,小腹作痛而设。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巴戟天温肾阳益冲任;阿胶滋阴养血;山药、甘草健脾补中,诸药相合,可益肾精,养肝血,调冲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经常导致疼痛的疾病,是指子宫外部长出一些组织,这些组织与通常长于子宫内的组织(子宫内膜)相似。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累及卵巢、输卵管和骨盆内衬组织。罕见情况下,子宫内膜样组织可能出现在盆腔器官所处区域之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样组织与子宫内膜组织具有相同的作用,即在每个月经周期增厚、破裂和出血。但由于这种组织无法排出体外,因此被困在体内。下面是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方。
调肝汤是傅青主为肝肾两亏冲任俱虚,精血不足而致经行后血海更虚,胞宫失养,小腹作痛而设。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巴戟天温肾阳益冲任;阿胶滋阴养血;山药、甘草健脾补中,诸药相合,可益肾精,养肝血,调冲任。
方中香附行气开郁为主药,以治气郁;川芎为血中气药,可助香附理气,又可行血祛瘀;神曲消食治食郁;栀子清热泻火治火郁。诸药合用具有行气、活血、清热、燥湿、消食之功。对于痰郁者,因痰为湿凝,气清湿散则痰无从生,故方中未加祛痰之药。
圣愈汤所治之证,属于气血两虚。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当归身、生熟地黄、川芎补血滋阴。配合成方,有补气养血之功。气旺则血自生,血旺则气有所附。喻嘉言论本方说:”按失血过多,久疮溃脓不止,虽曰阴虚,实未有不兼阳虚者,合用人参,黄耆,允为良法。凡阴虚证大率宜仿此。”临床常用于出血过多,血虚而气亦虚,以烦热,烦渴,睡卧不宁,心慌气促,倦怠无力,舌质淡,苔薄润,脉细软等为辨证要点。
当归芍药散养血健脾,缓急止痛,是治疗妇科病中血虚腹痛的良方。主治血虚胞脉失养之妊娠腹痛,症见妊娠后小腹绵绵作痛,面色萎黄,或心悸少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而弱。妇人以血为本,然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血为体,气为用,肝虚血少,故疏泄失常,肝气郁结而至诸痛;脾为生血之源,脾失健运,不仅生血无源,而且易致水湿内停。方中重用芍药以敛肝止痛,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合泽泻淡渗利湿;当归,川芎调血养肝,诸药合用,则肝脾两调,腹痛等症自除。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而设之方剂。血虚寒凝是本方证的病机要点。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厥寒,脉细欲绝。所以方中以当归补血为君,合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大枣、甘草补中益气,通草通行血脉,合为养血通络,温经散寒。后世医家不断地扩展其应用范围,广泛有效地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属于血虚受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