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肾心痛医案三则

医案一:
付某,女,62岁,1996年4月5日初诊。患者原有冠心病15年,卧位型心绞痛4年余,失眠2年余。每年因心绞痛夜间发作而反复住院治疗。本年3月26日出院后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夜间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达8~10 分钟,服用硝酸甘油得到暂时缓解,就诊时面色眺白,少气懒言;胸憋刺痛,心痛如绞,烦躁不安,腰膝 酸软,少腹发凉,四肢欠温,大便不成形,测血压:20/12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过缓(50 次/分), V,、V,、V,导联ST.段呈缺血型明显压低。
中医治疗:眼睑及双下肢均见轻度浮肿,舌质暗,边有散在瘀点,苔薄白,脉沉细略迟。厥心痛之肾心痛,治宜温肾阳,益心气,予自拟肾心痛方:淡附子 6g(先意),仙灵脾 15g,肉苁蓉 10g,熟地—12g(先煎),紫丹参 15g,太子参 12g,白术 12g,茯苓 20g,芍药12g, 麦冬 10g,五味子 4g,生牡蛎 20g(先煎),每日 1 剂,水煎服。
一、二煎煮药汁混合,频频温服,晚临睡前加服 1次发作时即刻温服。忌食辛辣、肥腻、不易消化之食物,若感冒、发热暂停服用。经2月余调服,心痛症状消失,守原方继调服半月余诸症悉平。

冠心病、心绞痛属疑难病之一,复发率高,治愈难。路师治疗上不求速效,综合分析为命门火衰,不能上济于心。君火必须赖相火之温煦,始能离照当空,心君泰然。若命门火衰,则失于气化而不能上济于心,致阴盛阳微,气血滞涩,痹而不通而为肾心痛之重症。明·赵献可对命门作了生动的警喻: “余有一譬焉,譬之元宵之鳌山走马灯…………其中间惟是一火耳。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熄则寂然不动…………躯壳未尝不存也。”以上形象地说明了十二官的功能活动都必须以背间命门火为原动力,肾心痛的病位虽在心,其本在肾,治病必求于本。经路师给予温补命门之火,使周身气血得到调和,犹如走马灯一般活跃起来。方中取淡附子味辛大热,专走命门,以纯阳之味补先天命门真火;仙灵脾温补肾阳,共为君。熟地养血滋阴,以制附子之刚而济其勇,生脉饮合芍药以益心养阴为臣。此时不忘扶脾,以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泄水寒之气为佐;生牡蛎 宁心安神,敛阴潜阳为使,使顽症得愈。
杨丽苏,路志正从肾论治心痛的经验 [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5) 299-300

医案二:
张某某,男,62岁。1993年4月7日初诊.患者3年来常感心悸,乏力,咽中阵发性紧缩感,曾到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经用药疗效不显。现主要症候:咽喉部反复出现发紧发憋感,同时胸闷隐痛亦加重,伴见心悸怔忡,腰酸痛,精神不振,乏力倦怠,阳痿,肢冷。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早搏,心肌供血不足,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治: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濯、或结代,肾心痛。治以温肾助阳,益精填髓,佐以行气和血药用:熟地黄12g,山药10g,鹿角胶6g(伴化),菟丝子10g枸杞子10g,制附片6g,仙灵脾12g,当归10g,丹参15g,玉蝴蝶12g. 6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后,精神好转,嗓子发憋感次数减少,但仍有心悸、乏力、脉搏间歇频作。上方加细辛3g,太子参12g以益气通阳。在此基础上,先后加减用生龙牡、肉苁蓉、桂枝尖、炒桑枝、绿萼梅等、共治疗4个月,服药百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善。嘱其慎起居,避风寒,节饮食,继以金匮肾气丸善后。


任某某,女,53岁。1992年4月15日初诊。
胸闷,阵发性胸痛,浮肿3年余,加重5个月。患者于1988 年春节期间,因突受寒冷刺激,出现胸部憋闷,伴左侧胸痛,并放射至左臂内侧,剧痛难忍,伴窒息感,数分钟疼痛自行缓解,但周身瘫软,大汗出,因上述现象连续发作而去医院诊治,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消心痛”、“心痛定”,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 1月余,症状缓解。此后胸痛连及后背等症状间断性发作,伴有面部及下肢浮肿,便溏,恶寒肢冷等症状。今年春节再度胸痛大发作而住院治疗,经中西医诊治疼痛缓解,病人要求出院来本院门诊求治。现主要症候:神疲乏力,精神萎靡,面部虚浮,语言低微,心悸短气;阵发胸部憋闷,疼痛连及胸痛及左臂腰膝酸软,下肢凹陷性浮肿,四末欠温,大便溏,小便频,尿少,舌淡红,质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或小数。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伴心房纤颤,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绞痛。中医诊断:肾阳虚心痛。治以温肾壮阳,益气健脾。真武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制附子 6g,干姜 15g,白芍药 10g,白术 10g,太子参12g,丹参 15g,川芎 9g,巴戟天 15g,桑寄生 15g,上油桂粉 4g (冲肤),檀香 6g (后下)。7 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患者服上方后,胸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怯冷减轻,浮肿消退大半。法契病机,守法不更,继服上方。后在上方基础上加减进退,用西洋参、黄芪、当归、泽兰、杜仲、狗脊等药,共服 70 余剂,诸症明显减轻,心绞痛未再发作,心电图示:陈旧性心肌梗死。嘱慎防风寒,勿劳累,常服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以善其后。

以上三案均为肾心痛。肾心痛可由肾虚及心,或心病及肾,心肾同病。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肾精虚不能化生心血,肾阳虚不能温煦心阳,水火失济,心肾不交。五脏损伤,终必及肾,其病位在心,病本在肾,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疼痛多表现在手足少阴二经循行路线部位,并应参考这二经是动、所主病候,并伴见肾阴虚或肾阳虚、阴阳并虚等的兼证。其治以滋肾阴或壮肾阳为主,辅以和血化瘀或温化痰饮,或调理阴阳,交通心肾。抓住肾虚的本,兼顾心痛的标,心痛急性发作时治标,缓则补肾,或心肾并调。要特别警惕有部分年老体虚、命门火衰的病人,其心病症状表现不明显,而病情却十分凶险。
临床上肾心痛可分为以下几型。
(1)肾气虚心痛证:人体的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是肾气由盛转衰的结果,这个过程主要通过肾之精气所产生的一种“天葵”物质所完成, “天癸”动态变化的过程也是肾气变化的过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突端,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人到中年,肾气渐衰,阴阳俱损,天癸渐少,形体趋于老化,脉络趋于僵化,血流缓慢滞涩甚或瘀阻不通,而出现心痛等症候。
临床表现:胸闷不舒,阵发心痛,心悸怔忡,健忘气怯,腰膝痿软,精神萎靡不振,阳痿滑精,畏寒肢冷;或见呼多吸少,嘴促汗出;或见睡中遗尿,小便失禁;或见面色苍白,滑精频作;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或间歇。
治宜补肾气、滋肾阴、壮肾阳。方用《景岳全书》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英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加减,气虚血瘀酌加生黄芪、人参、丹参、桃仁等益气活血;乌药、桑螵蛸等以固摄肾气。滑精加龙骨、牡蛎、莲须、芡实等以固湿肾精。
(2)肾阴虚心痛证:心阴靠肾阴不断地补充、滋养,才能血脉流畅,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肾阴虚、心阴失养可出现以下表现。①心阴虚,心血津液匮乏,脉道淮滞,心脉瘀阻,心肌失养而发心痛。②心肾阴虚、相火妄动,热炼津亏,血液黏缩,堵塞心脉,血流失畅,引发心痛。③心肾阴虚相火偏亢,心脉失于濡养,虚风上扰,所致之心脉痉挛故而可引起阵发性心绞痛。
临床表现:心胸灼痛,头昏目眩,耳鸣,口干咽干,五心烦热或潮热,或骨蒸劳热,盗汗遗精,失眠,易做惊梦,小便短赤,舌质红,少苔或光剥无苔,少数病人阴虚内热伤及血分伴见齿衄或尿血,肾阴虚夹湿热则伴见膏淋下清(糖尿病性冠心病心绞痛)。
治宜壮水滋肾,清相火热。方用《景岳全书》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合《症因脉治》知柏天地煎(知母、黄柏、天门冬、生地黄)加减应用。考虑到兼有瘀血的病机,应适当加丹参、川芎、赤芍、桃仁、郁金等养血活血药物。伴有眩晕耳鸣加石决明、灵磁石;遗精加金樱子、覆盆子等收敛固涩药。伴有血尿加女贞子、부莲草、茜草、阿胶珠等凉血止血药。伴见下清证加黄芪、山药、苍术、枸杞、元参等。
(3)肾阳虚心痛证:肾阳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熊生化作用,是推动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正如《难经》所云:“命门者,诸神精舍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若肾阳亏虚,不能温煦心阳,致心阳不振,形成心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胸阳失于温煦鼓动,寒凝心脉,瘀阻不通,不通则痛。如阳虚复感寒邪,阴寒凝结胸中,胸阳不得伸展,心脉痹阻。《素问·调经论》指出:“寒气积于心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如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内聚,致水气凌心。或水湿蕴结,凝为痰浊,阻闭心脉,气血失于正常流通;若命门无阳衰微,心阳失去鼓动的原动力,血流缓滞,则心痛猝然发作,多见于老年体衰病人,心痛虽不明显,但病情险恶,常危及生命,应严密观察,先为防治。临床表现:心痛彻背,呈阵发性绞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神倦阳痿,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沉细或结代。或面浮足肿,阴下湿冷,或见五更泻,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遗尿之脱证。
治宜温肾壮阳,益气活血。方用金匮肾气丸(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合《景岳全书》保元汤(人参、甘草、肉桂、黄芪、糯米)加减。兼水肿者酌加温阳化气行水之药。兼见五更泻者,酌加《证治准绳》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以温阳厚肠。若见肾心痛的脱证,先益气回阳固脱,及中西医结合救治;兼见心律衰竭、脉数疾、气短、口唇紫绀等症,属中医心肾阳衰、水气凌心者,选用真武 汤、人参汤、五苓散等方加减应用.兼见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者,酌用生脉散、人参养荣汤、麻黄细辛附子汤等。如频发早搏属湿邪阻滞者,在温阳的同时,加用祛湿化浊法,选灌朴夏苓汤三仁汤灵活加减运用。
(4)肾精虚心痛证:《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先后天之精,精充则肾气旺。肾精不足,则不能生髓,髓不能生血,而精虚衰,心脉失营,而发心痛。
临床表现:心胸隐痛,或阵发隐隐作痛,腰辣酸软,精神萎靡,健忘怔忡,眼花耳鸣,面色黧黑,毛枯发脱,阳痿,过早衰老,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无力,或细数,或结代。治宜填补肾精,养血活血。方还少丹(熟地黄、山药、牛膝、枸杞果、山萸肉、茯苓、杜仲、远志、五味子、楮实子、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石菖蒲)合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加减,可酌加紫河车、龟鹿胶、阿胶等血肉有情之物。
(5)心肾不交心痛证:心主火,肾主水,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心肾交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肾阴虚不能上济心阴,致心火独亢于上,反而下汲肾水,久则肾阴肾精不足,先天告匮,心阴心血更亏,而形成恶性循环,手足少阴二经经脉功能失调,心脉失养,心神不安,心痛频作。
临床表现:心胸憋闷灼痛、心烦懊恼、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烘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治宜交通心肾,养血通络。方用《伤寒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韩氏医通》交泰丸(黄连、肉桂)或《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生地黄、五味子、当归、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人参、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朱砂),根据临床不同病情,灵活加减应用。
(6)惊恐伤肾心痛证:《阴阳应象大论》曰“恐伤肾”。《素问·举痛论》曰: “惊则气乱,…………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虚无所定,故气乱矣。”“恐则气下…………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下行矣。”《宣明五气论》曰:“五情所并…………并于肾则恐。”《类证治裁》曰:“惊恐伤神,心虚不安。”大惊猝恐,则精神内损,肾气受伤,气陷于下,肾气损则精气怯,致惶惶然不可终日,惕惕然如人将捕之,现代法医对因受惊吓死亡的人尸检,发现心几断裂。
临床表现:心痛频作,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濒死感,恶闻响声,心悸不安,失眠,恶梦频作,或二便失禁。舌红,苔薄白,脉弦紧小数,或细弦。
对此类症候治疗,务使病人消除顾虑,使其精神有依托,避免情绪紧张,改善周围环境,避免突然响动及暗示性语言。再治以补益肾气,安神定志。方用《普济本事书》茯神散(茯神、熟地黄、白芍药、川芎、白茯苓、桔梗、远志、人参、大枣)酌加珍珠粉、琥珀粉、生龙齿、灵磁石等活血安神药。
路志正.肾心痛证治精要 [J] 中医药学刊,2002, 20 (3), 266—26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