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疗湿浊阻痹胸痹两例

医案一:
某患者,男,56岁。主诉:胸闷痛5年,加重1个月,现病史: 1986年开始胸闷痛,去阜外医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消心痛、心痛定效果尚可。现症见:胸部憋闷窒痛,阴雨、闷热天气尤甚,每日发作3~4次,休息后 不能减轻,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脘痞胀满,口黏腻感,不渴,头昏沉,肢体沉重,四肢倦怠。心电图检查结果ST—T改变,西医诊断为冠心病。
中医诊治:舌质暗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厚腻,脉象濡细。胸痹,证属湿浊痹阻,胸阳不展,治以醒脾化湿。方药:桃仁 10g,杏仁 10g,薏苡仁 30g,白蔻仁 6g (后下),耄香梗10g,荷叶梗10g,川朴10g,石菖蒲12g,半夏10g, 茯苓15g,枳壳10g,六一散15g (包敷),炒苍术 10g.每日1剂,水煎服。
患者遵医嘱服上方 7 剂后,脘痞胀满、口黏腻感、头昏沉均减轻,它症同前。舌质淡暗,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腻略减,脉濡细。继以前法再进,加干姜4g,草果 6g以增强效力。服药 10 剂后,周身舒畅,胸闷痛、四肢倦怠好转,脘痞胀满、头昏头沉、肢体沉困减轻。舌质淡暗,舌苔薄腻,脉濡细。既见效机,守方不变,随症加减再服 24剂后,胸痛消失,近10日未作,未诉胸脘痞满,口爽,肢体轻捷,后服药 20 余剂,诸症皆无。
本例为湿阻气机所致胸痹,症见胸腹闷痛,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头重如裹,或有浮肿、神疲,口干不欲伙,舌苔厚腻或滑腻,脉濡缓或沉滑。为湿邪困阻中焦,气机不利所致,治以芳香化浊,和胃降逆。药用:桃杏仁、薏 苡仁、枳实、谷麦芽等。
武飒,李平,高荣林,等,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 [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 24 (3), 340-343

医案二:
李某,男, 56岁,1991年6月20日初诊自诉胸痛5年,近1月来加重。曾在北京某医院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服用西药。近 1个月来,自觉胸中憋闷蜜痛,阴雨天及天气闷热时加重、脘痞满胀、口中黏腻不海、饮水少、头昏蒙而重、肢体沉重,心电图示ST—T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治:舌胖淡暗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濡细。胸痹心痛,证属湿浊痹阻、胸阳不展。治以醒脾化湿。药用:
杏仁10g,桃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蔻仁6g(后下),藿香梗10g,荷叶梗10g,川厚朴 10g,菖蒲 12g,半夏 10g,茯 苓 15g,枳壳 10g,六一散 15g (包),丹参 15g,白檀香 3g。6剂,每日 1 剂,水煎服。
服药后憋闷疼痛减轻,脘畅口爽、头昏而不重、肢体轻捷,舌胖淡、苍白厚,脉沉细。守法再进 6剂。
三诊时自诉因脘畅满消,恣纵口腹,进食油腻并饮酒,饭后脘腹闷胀,胸中憋闷窒痛;舌苔黄白厚腻,脉沉细而滑。此饮食损伤脾胃,仍以原法,稍加进退,原方加茵陈12g,焦三仙各10g,再服6剂。嘱其调饮食,戒酒辛。
四诊以后,胸痛消失。至1991年7月27日,服药达30剂,诸证消失,偶有腕闷,口黏。查心电图大致正常。随访 3个月,未见发作。

湿浊痹阻所致的胸痹,约占脾胃失调所致胸痹患者的 19%,运用醒脾化湿法治疗效果甚佳。本例患者治疗中饮酒而嗜肥甘厚味,病情反复,经随证调治始愈。因此脾胃失调之胸痹患者,治疗当谨遵《难经·十四难》“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之法,谨慎调适,勿令犯忌。
高荣林,李连成,路志正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经验 [J2] 中国医药学报,1996, 11 (3), 33-3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