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国医大师路志正和胃降逆治疗胸痹三则

医案一:
肖某,女,69 岁。半年来心悸头晕,胸闷时痛,食后尤甚,伴纳呆嗳气,形体消瘦,口苦、口干不欲饮,舌暗,苔微黄腻,脉弦滑缓,此为胃失和降,浊气内生,上蒙于心。治宜和胃健脾,化浊降逆。方用:藿香梗、荷叶梗各9g,清半夏10g,茯苓15g,炒白术 10g,炒枳实 12g,谷、麦芽各 15g,莲子心 6g, 竹茹 12g,香橡皮 9g,太子参 10g,炙甘草 6g。每日 1 剂,水煎服。服 12 剂后,诸症若失。

医案二:
朱某,男,56 岁,左胸憋闷疼痛,时轻时重,伴有头晕心悸,汗出乏力,素嗜烟酒,胃纳甚佳,口干喜饮,咳吐白痰,形体丰腴,而色红润,脉轻按细涩,重按沉弦。查心电图:ST—T 改变,心电轴—27°,证属痰热中阻,上扰心肺。治宜清热涤痰、和胃降逆。药用:瓜蒌 15g,黄连 3g,清半夏 10g,菖蒲、郁金各 10g,竹茹、旋覆花各 12g,丹参 15g,厚朴花 10g,谷、麦芽各15g,陈皮 9g,枳壳 10g,甘草 3g。每日 1 剂,水煎服。守方加减进退 18 剂,胸痛尽除,余证得减。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医案三:
杨某,男,35岁。素来体健,性情急躁,嗜食肥甘,吸烟饮酒,有时饮酒达斤许。曾因左胸闷痛,稍劳则甚而多次 查心电图,均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病1年,经多方调治,疗效甚徽而来求诊。患者形体丰腴,精神萎靡,面色晦暗,下颌部有散在痤疮,闻之语声重浊;自感胸闷气短 左胸疼痛,纳呆泛恶,口黏、口苦不欲饮,便干溲赤,肢体酸重,心情烦躁,夜寐梦多;舌质暗红、苔黄厚而腻,脉沉细涩。查心电图,结果同前。证属胆胃失和,痰热蕴结,上蒙心窍,络脉闭阻,治以清胆涤痰,和胃降逆。药用:竹茹、茵陈、清半夏各12g,茯苓15g,菖蒲12g,郁金、杏仁各10g,苡仁20g,忍冬藤15g,赤芍药10g,旋覆花 9g,枳壳 10g,甘草 3g,每日 1 剂,水熊服。
同时予代茶饮方:小麦30g,绿豆、赤小豆各15g,枳棋子12g,荷叶 6g,六一散15g.
随症略有增减,经治3个月,诸症日渐减轻,直至消失,复查心电图正常,追访半年无复发。

以上三案均为以和胃化浊法治疗胸痹的案例。胃之经络与心之经络相联,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若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清气不升,浊气上逆,蒙蔽心阳则发为心痹,多见于胃纳素佳之人,为实多虚少之证。临床以胸中闷痛,头晕昏朦,痞满,口干不欲饮或口苦口黏,喜饮,舌苔滑而腻,脉滑或缓为辨证要点。治以升清化浊,和胃降逆,兼以开胸宜痹,临床用之,升清多用藿荷梗,化浊多用获苓、半夏、厚朴、陈皮、枳实、谷麦芽;降逆多用杏仁、旋覆花、枇杷叶;开胸宜痹用菖蒲、郁金。兼证则宜加减:体质瘦弱,恐兼脾虚,故加太子参、炒白术以补脾;口干喜饮,咳吐黏痰,为痰热上犯,肺失肃降,故加入瓜蒌、黄连以清化热痰:若害于过饮嗜烟酒,又伤于情志,致使中焦积热挟胆火上攻,可加茵陈以清胆祛热,佐以忍冬藤、赤芍活 血通络,甘草、枳棋子调合诸药并解酒毒。
李方杰,路志正教授辩治胸痹四法 [J] 辽宁中国杂志, 1989, (4):5—6

适应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