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案例一:
患者情况:潘某,男,79岁。2001年3月17日入院。反复胸闷10余年,加重1周。患者10年前出现反复胸闷,每于劳累后发作,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经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服消心痛、鲁南欣康等药物,症状反复。1周来症状加重,每于晨起胸闷伴胸痛,持续时间数分钟。当日因再次发作胸闷痛,伴冷汗出而入院。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服用洛汀新、圣通平、开博通、心痛定等药,血压控制于(22.6~24.6)/(11.3~12.6)kPa。诊见:T 37℃,P 86次/分,R18次/分,BP 22.6/12.6kPa。症见疲乏,胸闷痛隐隐,动辄气促,食纳、睡眠欠佳,小便略频,大便溏。唇紫绀,双下肺散在细湿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抬举性搏动,心率86次/分,律齐,心尖部2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双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厚,脉弦。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u波改变。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均正常。西医诊断:①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②高血压病II期,极高危组。
中医诊治:胸痹(气虚痰瘀),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处方:橘红、枳壳各6g,法半夏、稀莶草、竹茹各10g,茯苓、丹参各12g,甘草5g,党参24g,黄芪30g,五爪龙20g,三七末3g(冲)。5剂,每天1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胸闷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精神、食纳、睡眠均改善。3月21日行冠脉造影示:冠脉三支弥漫严重病变。未行介人治疗,家属拒绝冠脉搭桥术,患者得知病情严重,思想焦虑,胸闷痛反复发作,口干苦,纳差,便结,舌红、苔黄白厚,脉细。乃上证夹痰热,原方酌加清热化痰之品,但病情未见好转,心绞痛反复发作。4月2日凌晨突发胸闷痛而醒,气促,冷汗出,呼吸24次/分,心率94次/分,双肺干湿性啰音。考虑急性左心衰,紧急处理后症状控制,仍胸闷隐隐。
4月12日邓铁涛教授会诊:患者轻度胸闷、心悸,短气,精神、食纳、睡眠欠佳,口干,干咳,小便调,大便干。面色潮红,唇暗,舌嫩红而干,苔少、微黄浊,右脉滑、重按无力,左寸脉弱,中取脉弦。证属气虚痰瘀,兼有阴伤。治以益气生津,化痰通络。处方:太子参30g,山药、红参须各12g(另纯),竹茹、胆南星、天花粉、橘络、千层纸各10g,枳壳、橘红各6g,获苓、石斛各15g,五爪龙5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劳力时稍气促,胸闷、口干减,精神、食纳、睡眠均可,面色稍红,舌暗红、苔白浊,脉细弱。主管医师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守方红参须易为西洋参10g(另纯),8剂。
4月23日邓教授二诊;患者便溏,每天数次,胸闷痛减,口淡,纳差,面黄白无华,舌暗红,苔少而白,脉弱。心电图示:心动过缓。证属脾虚湿盛。治以健脾渗湿,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15g,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各12g,山药20g,白术、桔梗、法半夏、竹茹各10g,甘草5g,砂仁(后下)、陈皮各6g。每日1剂,水煎服。
4剂。28日腹泻止,活动后心悸,气促,舌暗红、右侧舌苔浮浊,左侧苔少薄白,脉迟。主管医师疑法半夏、陈皮偏燥,改橘红8g,石斛12g,西洋参10g(另纯)。
5月1日邓教授三诊:大便溏,每天4~5次,疲乏,咳嗽,痰难咳,劳力后稍感胸闷,无气促,舌嫩红,苔中浊,脉尺弦滑,寸细弱。证属心肺气阴两虚,痰瘀内阻。处方:五爪龙50g,太子参30g,山药15g,枳壳、橘红各3g,茯苓、石斛各12g,竹茹、橘络、桔梗、胆南星、沙参各10g,甘草5g,红参12g(另炖)。7剂。每日1剂,水煎服。
5月8日:精神可,偶胸闷可缓解,胃脘隐痛,大便调,舌嫩红、苔中浊,脉弦滑,守上方。4剂。5天后诸症消除,以邓老冠心方加减门诊随诊。
邓铁涛教授在长期临证中观察到,冠心病患者多有心悸、气短、胸闷、善太息、精神差、舌胖嫩、舌边见齿印、脉弱或虚大等气虚症候;或同时兼有舌苔浊腻、脉滑或弦,肢体困倦、胸膺痛或有压迫感等痰浊的外候。由于岭南气候潮湿,人体质较北方人不同,加之饮食、劳逸、忧思,或年老体衰,脏气亏虚,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痰浊型多见,在此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胸痛、唇暗、舌紫瘀斑等血瘀之象。由此,邓铁涛教授提出“痰瘀相关”理论。认为就冠心病面言,痰是瘀的初级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冠心病以心气虚为主,与脾关系密切。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根本上起到益气养心之效。脾胃健运,则痰湿难成,亦为除痰打下基础。故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多采用益气化痰、健脾养心之法,注重培补中阳。他认为,心脾均为阳脏,治疗中需处处注意顾护阳气,对年老体弱者,尤为注重。
本例患者入院时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危重,因辨证得当,用药后症状迅速缓解。后因患者得知病情变化忧思伤脾,痰浊重生,且化为痰热,致痰瘀互结加重,故病情恶化。后虽积极治疗,避免心肌梗死,但仍时有胸闷痛。邓铁涛教授考虑患者证属气虚痰瘀,兼有津伤,病情复杂,治以益气生津,化痰通络。因患者以气虚为本,故以大量补气药为主,生津仅用少量平补气阴之品,又加用红参以制约部分养阴生津药的寒凉之性,药证相符,症状得以逐步减轻。后主管医师疑方中部分药物偏燥,改用西洋参等药物,再次出现便溏痰多等脾虚症状。邓铁涛教授会诊后仍按4月23日处方用药取效。
参考文献:
郭力便,张教州,陈伯销,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验案1周[J]新中医。2002,34(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