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组成: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广茂烧(即载术) 积売 黄连 黄柏各一两(各30g) 大黄半两(15g) 香附子炒 牵牛末各二两(各60g)。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熊水下,量虚实予之。(现代用法;为级末,水泛为丸,每服3~6g,温开水下, 日2次)。此方含槟榔。
验方应用:
饮食不节,胃肠先伤,积滞内停,传化失常,以致气机塞滞,而为脘腹胀满作痛,大便秘而不行,或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等症。使用本方通利气机,导其积滞,从大便而解,则诸症可除。症见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中木香、香附通行三焦气滞、青皮、陈皮疏理肝胃之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槟椰、牵牛下气导滞,莪术破血中,气滞,大黄攻积通便,积壳宽肠下气,以增强木香、槟梅之效。纵观全方,以木香、槟榔为方名,且多用, 行气药物,立方之意,是以行气导滞为主,兼以泻热通便。
验方医案:
1.治疗急腹症: 股氏[1]以本方治疗急腹症2例。某患者经X线透视诊断为急性幽门梗阻,连服本方3剂后,大便畅,通,诸症消退,并能进食稀粥。另一例患者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症见:腹痛较甚,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伴腹胀、恶心、呕吐。给予木香槟椰丸,120g,口服,日2次,并配合西药补液 及抗生素治疗,翌晨病愈。杨氏[2]用本方加减治疗肠梗阻、效果显著。
2.治疗胃结石: 有报道[3]以本方加减,药用:木香6焦槟梅15g、青皮9g,陈皮9g、三棱6g,装术6g、焦三仙各)30g,大黄9g、积实30g、砂仁6g、焦黑枣粉9g、生牡蛎30g.水煎服。治空腹吃黑枣而成胃结石者,服药13剂,大结石开始崩解;服药19剂结石完全崩解。无不良反应。
3,治疗急性菌病: 傅氏等[4]用木香槟柳丸(包煎) 120g,日服2次,治疗急性菌病,疗效颜佳。
4.治疗慢性结肠炎: 林松网[5]以本方治疗慢性结肠炎,近期疗效较好。一般日1剂,连服3剂得泻后,都能明显解除,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继续治疗则应停用大黄,以免荡涤太过。林氏方为:木香、槟椰、青皮,陈皮、积实、黄柏、黄,芩、莪术、三棱、大黄,水煎服。
5.治疗儿科疾病:孙氏[6]用本丸治疗小儿痢疾、食积、虫积、疳积等证,均获良效。具体方法: ①小儿湿热下痢:木,香槟柳丸每次1.5~3g,研碎,日3次,以炒扁豆、炒意仁各、9~12g煎汤和药送下。②小儿食积:木香槟柳丸加荷叶、陈米同煎。③小儿虫积:木香槟椰丸3g,研碎,砂糖少许,加入葱汁30—40ml服下。④小儿疳积:木香槟柳丸1.5g,日3次,红枣6枚、山药30g煮熟捣烂,取浓汁化丸服下。
参考文献:
1.般士杰,江苏中医, 1982. (6):3
2.杨建华,浙江中医, 1987, 22 (2):56
3.周凤格,实用方剂学,858
4.博行起,等,医方发挥,582
5.林松网、福建中医药,1991, 22 (1): 24
6,孙浩、河南中医, 1982,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