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组成:
桃仁24g(去皮、尖), 柴胡、 木通、 赤勺、 半夏、 大腹皮、 青皮、 陈皮、 桑皮各9g, 香附10g,甘草10g, 苏子12g,水煎,温服。
验方功效:
本方适宜于癫狂属肝郁痰阻,兼有瘀血者。气郁伤肝,肝火暴张,鼓动阳明痰热,上扰神明,则急躁,易怒,苦笑不休,时唱时骂,不避亲疏,郁久则痰瘀互结,阻止詠络,故见面色晦滞,舌质紫暗,舌下脉络瘀阻,脉象沉涩等。病属气郁痰火,蒙蔽神明,久而瘀滞脉络,治以平肝解郁,祛邪除痰。方中柴胡、香附、大腹皮、青皮、陈皮、桑白皮、苏子理气解郁、化痰平肝,木通、桃仁、赤芍活血祛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平肝解郁,祛邪除痰之效。
验方医案:
1.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 胡军[1]采用癫狂梦醒汤治疗本病8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患者均有颅脑损伤史,主要症状为顽固性头痛、眩晕,部分病人可有肢体麻痹,抽搐,感觉缺失,尿失禁,语言不清或失语,视力模糊或偏言;可伴有恶心欲吐,胸闷口苦,健忘,嗜眠,记忆力减退,心悸烦躁,失眠多梦,性情或性欲改变,检查可见舌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沉涩。治以癫狂梦醒汤:桃仁24g、赤芍15g、青陈皮各6g,大腹皮10g,制香附10g、柴胡10g.桑白皮10g,半夏10g,苏子10g,木通10g,生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本组86例平均服药2.5个疗程,痊愈者42例,显效27例,好转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5%。
2.治疗偏头痛: 刘桂玉[2]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如治一患者,男,43岁,1991年10月3日初诊。左侧头痛反复发作6年余,加重10天,呈跳痛、刺痛或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血压15/9kPa,脑电图,颅脑CT检查无异常,经常服去痛片、西比灵等减轻疼痛,有长期精神刺激病史,现神情倦怠,急躁烦乱,纳差脘闷,善太息,舌质淡,舌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黄,脉沉弦。诊断为偏头痛。证属痰气郁结,瘀血阻络。以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15g,香附12g.柴胡15g,青皮10g.苏子10g,赤勺15g,姜半夏10g,腹皮10g,甘草6g,全蝎5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6剂,头痛明显减轻,上方稍出入继服15剂,头痛告愈。后每半年自取6剂调理,随访2年未复发。
3.治疗汗证: 刘桂玉[2]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汗证,效果良好。验案举例:患者10年前初次开会发言时因过度紧张,多汗,头晕,双手颤抖,后渐生自卑感,常在情绪紧张或疑人耻笑时全身出大汗,心慌,头晕,甚则凡与人说话即头面、手掌汗出,食纳、睡眠、大小便无异常,舌质淡,舌尖稍红有瘀点,脉弦细。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服谷维素、安定等,无显效 中医诊断:汗证。辩证:气血瘀滞,痰气郁结,腠理不固。试投概狂梦醒汤加减:桃仁15g,柴胡12g,香附12g、青皮12g、木通3g、赤芍15g,腹皮10g,苏子10g,桑皮10g、牡蛎15g、五味子15g,每日1剂,水煎服。药进5剂,汗出减轻。上方加黄芪30g,继服20余剂诸症皆失,随访1年未复发。
4.治疗消渴: 刘桂玉[2]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消渴,亦获良效。如治患者马某,女,40岁。初诊诉烦渴多饮月余,小便量多,食欲一般,伴胸闷、眠差、梦多,烦躁不安,血糖、尿液正常,西医诊断“精神性多饮多尿”。给服谷维素,双氯克尿塞等,无显效,诊见:舌质淡,苔少,脉弦滑有力,诊断:消渴。证属气血瘀滞,痰气血郁结,肺失治节。子癫狂梦醒汤加减:桃仁12g,柴胡12g、香附12g、木通3g、赤芍10g、清夏10g、腹皮10g,青皮10g,苏子15g、云苓15g,白术10g.桂枝6g。日1剂,水煎服。药进3剂,烦渴减轻。原方继服6剂,烦渴若失,再服上方12剂平复,随访1年未复发。
5.治疗癫证: 辜小恒[3]运用本方化裁治疗癫证,效果满意。如治患者胡某,女,25岁。因情场失意,整天关窗闭户,闷闷不乐,羞于见人,纳差,形体消瘦,表情淡漠,向之不答,与家人亦无言语,历时半年,曾服用疏肝解郁等方药30余剂无效。人院时症状如上述,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弦,证属肝郁血瘀之证。予癫狂梦醒汤加减:柴胡6g、香附10g.赤芍10g、法半夏6g、黄连10g、桃仁30g、当归10g、朱茯神10g、陈皮5g、木通10g 日1剂,连服3天,患者精神面貌明显好转,开始与家人说话,回答医生提问。继服10剂,诸症明显好转,再用逍遥丸化裁善后1个月,即可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军,中国民间疗法,1998,(4):34
2.刘桂玉,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5):32
3.率小恒,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