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枳实导滞汤

验方组成:
大黄一两(30g)枳实麸炒、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二钱(各9g),泽泻二钱(6g)。(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验方医案:
枳实导滞丸主治湿热食滞内阻肠胃所致之症。症见脘腹胀痛,下角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沉有力。方中以大黄为君,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面下;以枳实为臣,行气消积除满;佐以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剩;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止泻;白术健脾燥湿,使本方攻积而不伤正:神曲消食化湿,使食消则脾胃和。达到消导化积,清热祛湿之功效。

验方医案:
1.治疗胃石症:宫氏[1]用枳实导滞丸配合按摩治疗胃石症42例,获得满意效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上腹胀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上腹部均可触及大小不等的包块。均经上消化道领剂造影检查或胃镜检查确诊。结石最大6cmx7cm,最小2cmx3cm。治疗方法:①内治:选用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6—15g,厚朴6~12g,大黄6~15g,焦三仙各10~20g,茯苓6—10g,鸡内金(冲服)6—10g;腹痛加元 胡8-10g;呕吐加半夏6—10g;伴脾虚加党参12g;大便 稀减大黄。每日1剂,水燕分早晚服。②按摩:服中药后即行按摩疗法。选用揉、摩法中的掌揉法和室摩法,嘱患者仰卧屈腿,在胃脘部顺时针作轻、缓回旋揉、摩100~300次,约5~10分钟后,自中脘向神阙按摩30~50次。每日2次,至病愈。结果:患者在治疗3—12天后,均经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或胃检查无结石,症状消失,全部治愈。验案举例:患者宋某,男。35岁。于1995年10月3日晚饭后食用7~8个柿子,翌日上腹胀满作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干结,遂至市医院诊治,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为胃石症,予服胃复安、吗丁啉及中药治疗3个月不愈。患者不愿手术治疗。1996年5月12日住中医病房,症见胃脘痞满触痛、食少呕逆,舌暗红苔白.脉沉弦。胃镜显示胃窦部粘膜充血水肿,轻度糜烂、幽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充血水肿,胃腔内可见5cmx5cmx7cm大褐色结石;检验血象及肝功能均正常。治以健牌行气,祛瘀消积。中药方用枳实导滞丸加减,配合按摩疗法,共治疗7天,症状消失。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复查胃及十二指肠无异常,病愈出院。
2.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张氏[2]用枳实导滞丸合芍药汤。治疗湿热积滞型小儿细菌性痢疾,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患儿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2岁。入院时病程最短为3小时,最长为2年。症状表现除有湿热型的主要症状外,尚有腹胀,里急后重,便次频数,舌苔黄浊厚腻等。治以清热利湿,消积导滞,理气调血。药用:黄芩、黄连、马齿笕、木香、青陈皮、枳壳、熟大黄、焦楂曲、赤白芍。加减用药:呕吐加姜半夏,炒竹茹;惊惕,抽搐加蝉衣、钩藤、地龙;高热神昏加小儿金丹片、牛黄清心丸;神蒙嗜睡加石菖蒲;口渴阴伤加乌梅,石斛等。此外,对病情急重的患儿还酌情配用西药,如部分感染较重者加用痢特灵、复方新诺明、氟哌酸等敏感抗生素;高热不退者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抽搐者用水合氯醛、鲁米那镇惊止痉:中度脱水者于静脉补液;中毒症状明显,甚或出现早期休克者予吸氧,静脉输人654—2、氢化考的松及大剂量抗生素等,营养不良者分次输入适量血浆。
3.治疗肠梗阻: 姚氏[3]用枳实导滞丸治疗中毒性麻痹性肠梗阻、结核性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获效甚佳。
4.治疗慢性便秘: 周氏[4]用枳实导滞丸治疗慢性便秘31例,其中年龄最大76岁,最小22岁,多数为中老年妇女患者;便秘病史最长达20年。治疗用枳实导滞丸(宁波中药厂配制,即按《中国药典》一书中的配方面制成,方药基本类同《内外伤辨惑论》的制法剂量)。服法:每日1~2次,每次3—6g。结果:显效(服药后大便通润,停药后3个月内大便正常)25例,有效(服药后,大便通润,但停药后3个月内又出现便秘)3例,无效(服药后,大便性质及排便间隔时间无变化)3例,有效率90%。平均服药时间为5天。
5.治疗肝硬化腹水: 刘氏[5]用枳实导滞汤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21例,取得满意效果。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最小者39岁,最大者65岁;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膨隆,下肢浮肿,皮肤苍黄等,其中6例有不同程度的巩膜黄染。实验检查:黄疸指数16~25单位者3例,7~15单位者5例,6单位以下者1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浆蛋白低,A/G倒置,絮、浊实验呈阳性反应等。药用:大黄7g,槟榔、枳实、厚朴各8g,湘曲、山楂、紫草、连翘、木通各10g,黄连3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肝区疼痛者加丹参10g、郁金10g:白睛黄染者加茵陈30g;鼻衄者加栀仁10g:便血者加地榆15g,侧柏炭30g;皮下瘀斑者加旱莲草10g、黄芪15g。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经1年随访无复发者)14例;好转(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转阴,肝功能得到改善者)5例;无效(腹水及下肢浮肿无减退,或黄疸不消失,阳性体征无改善者)2例。治愈时间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年 腹水消失时间为45~60天。
6.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氏[6]用枳实导滞汤治疗三叉神经痛11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1年。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出现发作性短暂剧烈疼痛,疼痛性质有如刀割、电击、针刺,烧灼或撕裂样等。其痛骤发骤止,痛止如常人,无感觉丧失和传导功能障碍的表现,疼痛部位以单侧居多,偶见双侧。药用枳实12g、大黄(后入)15g,茯苓15g.黄芩10g、黄连10g、白术15g、泽泻15g,川芎15g,地龙6g、水煎服,每日2剂,早晚分2次服。热象明显,大便秘结者加重大黄用量:阴虚明显加生地;病程较久者加活血化癌之品如桃仁、红花。结果:痊愈(服药后疼痛缓解)6例;显效(疼痛减轻)4例;无效(疼痛无变化)1例。服药6剂后疼痛减轻3例,6剂以上者8例,有少数病例出现轻度腹泻,余无不良反应。
7.治疗阴吹: 王氏[7]用枳实导滞丸治阴吹获效满意 患者刘某,女,30岁、1992年7月10日初诊。诉阴道出气,簌簌作响月余,伴口臭,口渴烦热,上腹胀闷,呃逆频作,大便干燥秘结,5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为湿热蕴结,腑气不通。治宜泻热通腑 枳实导滞丸加减:枳实20g,大黄、神曲各15g,黄芩、黄连、白术、泽泻、茯苓各10g水煎服,日1剂,连进3剂,诸症愈。
参考文献:
1.宫伟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3):47
2.张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9):15
3.姚公树 浙江中医。1997.(3):138
4.周建扬,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6):28
5.刘德沂,湖南中医,1990,(6):40
6.白晓菊,内蒙古中医药,1993.(4):44
7.王永彬,甘肃中医,1995.(1):17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