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良附丸

验方组成:
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 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等份。
上二味须要各研各贮,用时以米饮汤加人生姜汁一是,盐一提为丸,服之文止(现代用法;上二味为细末,作散剂或水丸,每日1—2次,每次6g。开水送下)。

验方应用:
良附丸主行气疏肝,祛寒止痛,是治疗肝郁寒凝胃痛的良方。方中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疏肝理气,两药共施,则寒散气行,其痛自止。症见胃脘疼痛,胸胁胀痛,以及妇女痛经等。临床治疗疣状胃炎、虚寒型胃脘痛、胆汁返流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泌尿系结石等病。

验方医案:
1.治疗疣状胃炎: 毛氏[1]用良附丸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疣状胃炎获效。患者男性,34岁。1990年2月22日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5年来诊,曾2次在他院做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均诊为疣状胃炎。本院胃镜检查:胃体及胃窦部四壁可见许多粘膜盘状隆起,约0.5cm大小,中央有脐窝样凹陷,糜烂,四周充血水肿明显。诊断为疣状胃炎。患者近月自觉脘中不舒,饥饿时尤为明显,食后作胀,甚则痛楚,纳谷减少,恶心泛酸,暖气嘈杂,大便溏薄,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王氏辨证为邪犯中焦,寒热错杂,气机失疏,和降失司。治以理气和中,降逆消病。方拟良附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姜半夏、白芍、党参、莱菔子各15g,川连、黄芩、香附、高良姜、陈皮、枳壳、生甘草各10g,淡干姜5g、蒲公英30g,海螵绡20g。服药5剂后,胃脘胀痛、恶心、泛酸缓解,纳谷增加,唯大便溏薄。原方加白术10g,连服3个月。1990年5月30日胃镜检查:胃体粘膜未见异常,胃窦部除見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外,已无明显粘膜盘状隆起、糜烂。后以上方加减,调理脾胃收功。
2.治疗虚寒型胃脘痛: 郑氏[2]用良附丸加味治疗虚寒型胃脘痛60例,药用:高良姜、香附、春砂仁(后入)各4.5g.肉桂(冲)1g.木香、乌药、白术各6g,党参15g。结果:痊愈28例(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透或胃镜复查病灶消失),显效20例(临床症状减轻,X线钡透或胃镜复查病灶有明显好转),有效4例(临床症状减轻,但X线倾透复查病灶未见明显好转),无效8例(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总有效率为86.8%。
3.治疗胆汁返流胃炎: 李氏[3]用良附丸加味治疗胆汁流胃炎40例,收到较好的效果。药用:党参20g,黄芪25g,香附20g,高良姜10g,技术10g,柴胡15g,半夏15g,吴茱萸5g,茯苓20g,旋覆花20g,郁金20g,元胡10g,枳壳15g,白芍25g,甘草10g。溃疡加海螺蛸15g,几茶5g:食道炎加黄芪15g:出血加白芨15g,三七粉5g。结果:痊愈(胃镜复查无胆汁返流,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好转,临床自觉症状消失)30例,好转(胆汁返流明显减少,粘膜充血,水肿好转,临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8例,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例。
4.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毛氏[4]用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疗效。患者男性。40岁,干部,1993年11月12日初诊。胃脘疼痛已数年,在某医院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脘痛连及胁背部。畏寒喜暖,恶冷食,腹部胀满,大便溏薄,手足不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毛氏认为证属脾胃虚寒,治宜温中健牌,理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0g,茯苓10g,山药15g,陈皮6g,炒白芍10g,香附10g,高良姜5g,炒山栀5g,神曲15g,炙甘草5g。5剂,日1剂,水煎服。11月18日二诊:服上药后,胃脘疼痛减轻,纳食稍增,舌脉同前。上方加炒麦芽15g,红枣20g,5剂。药后胃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林氏[5]用良附丸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系中学教员,右少腹终伴粘液便反复发作已2年。曾诊为“慢性痢疾”,服用抗菌消炎等药治疗,疼痛时有缓解,但一遇冷饮或精神紧张腹痛又作,病情缠绵不已,遂于1994年6月29日邀林氏诊治。时见右少腹胀闷疼痛,呈紧束样加剧,矢气则舒,精神忧郁,善太息,肢末厥冷,饮食喜温畏凉,大便滞下不爽,夹有少许粘液,舌淡红,苔薄白滑,脉略弦。麦氏点无压痛,右少腹升结肠部位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连续3次查血、尿、粪常规及粪培养、隐血试验均为阴性,血沉亦属正常。腹部B超检查正常,X线钡灌肠示结肠袋加深,既往无腹部手术史,林氏诊为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属肝气不疏,寒气凝滞之腹痛。治以疏肝理气,温中缓急止痛。方用良附丸合四逆散加减:柴胡10g,白芍30g,枳壳8g,香附12g,乌药10g,高良姜、甘草各6g。服药2剂,痛势见缓,胶末转温,大便通畅,但仍有少许粘液。依原方加减,续进10剂,诸症悉除。虑其病久,恐有反复,再以四逆散合逍遥散加减,调治月余,随访1年未见复发。
6.治疗泌尿系结石: 董氏[6]用良附丸加入排石药味治疗泌尿系结石获良效,一般均能在短期内排出结石,痛感亦有不同程度缓解。药用:高良姜15g(属肝胃火旺,服后有呕逆者减半),制香附30g,木香、归尾各20g,炒川棟、青皮各10g。海金砂、金钱草各30g,车前子20g,田七粉10g(分2次冲服)。若肾虚,海金砂减半;血虚,田七粉减半,同时加六一散适量。方法:上药开水冲泡频饮。典型病例:患者王某,男,21岁。1992年11月2日诊。自述左腰及腹部胀、掣痛,近日痛甚。董氏诊为气滞寒阻,拟良附丸加行气逐寒之品治之,3剂痛除。不日又腹痛,守前方服6剂痛稍缓解,继进则疼痛不减而反增,小便短赤刺痛,方知结石所致,12月4日B超示膀胱内可见一0.5cmx0.3cm强光团,其后伴声影,系膀胱结石。12月6日按上方服药5剂,12日见结石排出。
参考文献:
1.毛志曜,四川中医,1991.(3):23
2.邓仁松,福建中医药,1987.(2):28
3.李世德、辽宁中医,1985,(7):36
4.毛水泉,白西中医,199%.(5):53
5.林应华,福建中医药,1996.(4):30
6.董国良,浙江中医,1994.(2):59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